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考研培训班 > 研贴 博士经验-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李...

研贴 博士经验-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李...

天津考研培训班 gong2022 0浏览




小编: 大外交青年原创学术交流与实践服务Glory DiplomacyNy.2021 / No.790媒体合作 | 学术原创投稿 | 广告联系邮箱:fydwjzhuanyong@126.com编辑 / 小二 审核...

大外交青年原创学术交流与实践服务

Glory Diplomacy

Ny.2021 / No.790

媒体合作 | 学术原创投稿 | 广告联系

邮箱:fydwjzhuanyong@126.com

编辑 / 小二 审核 / 际界

再审 / 王盖盖

来源@研在管理

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李孟璠,男,汉族,1993年7月生,共青团员,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2019-2020学年在运营管理国际权威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发表论文,该期刊为SCI/SSCI双检索,属于JCR一区、ABDC A*级、ABS三级期刊。同时,在该学年获得兰州大学隆基奖学金,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研究生期间主持中央高校创新人才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著作撰写1部,多次前往海尔、荣事达等企业调研,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3次,并在2019年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SSOM)分会上荣获优秀论文奖。目前担任管理学院2020级博士班班长,曾任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曾获兰州大学优秀学生研究生干部和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称号。

一、“博”在学术,“弈”对科研

选择踏上科研道路,本身就是一场博弈。有人可以在学术海洋里乘风破浪,也有人在论文孤岛上苦苦求生,选择读博,从事科研,是一种缘分,靠一股勇气,凭一份执着,圆一段梦想。我是李孟璠,一名博士研究生,主要运用博弈论等方法来研究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阅读论文、思索问题、参加会议、调研访谈、科研汇报、修改文章,这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坚定了我读博的想法,也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时至今日,我从当年大学时的懵懂迷茫到如今初涉学术的略知一二,收获满满也感慨良多。

二、缘分一道桥

从赵州桥到黄河铁桥,我与西北大地、金城兰州的缘分始于2013年的夏天。作为一个来自华北地区的汉子,我有幸考入了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并在这里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学习与生活。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2017年我获得了保送资格,并幸运地加入了洪兆富教授的团队。洪老师是我本科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他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更是我未来科研道路的引路人。从加入团队至今,我一直遵从老师的指导,研究可持续供应链的相关问题。2016年底在准备论文汇报时,我恰巧在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Management Science上阅读了一篇关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文章,而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该问题,完成了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和一篇工作论文。

博士继续留在兰大,跟随洪老师学习也是一种缘分。当初要准备申请博士时,老师对我说的话至今历历在目:“无论去哪个学校读,做出一个你认为最好的选择,当然你要是愿意继续留在咱们团队我是非常开心的”。可以说,让我下定决心读博,走上科研这条路,离不开老师教会我的技能方法,离不开老师培养的科研能力,更离不开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在团队目前毕业的六名硕士生中,有五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也都选择了继续读博。

我与学术之间的缘分像一道桥,老师站在桥上,带我走进了科研的世界。

三、爱真的需要勇气

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没上研究生的时候以为不读博是不想读,上了研究生之后才发现不读博不是不想读,而是读不了”。秃头、延毕、抑郁……这一系列让人惶恐的词语经常出现在研究生身边。选择科研这条路,意味着更长的培养周期,意味着身心上严峻的考验,做科研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勇气。

我的本科专业较少涉及数学,而洪老师的研究又以数学模型为主,在刚开始接触学术研究时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英文文献再加通篇的数学公式,当这些天书一样的东西摆在我面前时,剩下的只有挠头、苦笑和无奈了。刚开始阅读论文,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读懂一篇。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每周的汇报,无论是单独汇报还是集体汇报,都害怕自己讲论文时出现问题。2018年在宁波举行的华人学者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是我第一次在大型学术会议上做报告,那天的会场里空调开到了20度,而我在台上的十分钟里却是大汗淋漓。有了之前的经历,我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2019年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SSOM)分会上,我在学会年会中进行了汇报,并获得了优秀论文奖,这是对我读研以来工作的肯定,也给了我继续从事科研的勇气。

论文的选题、写作、修改到发表,离不开千磨万改,而更让人痛苦的是,这些努力最终换来的可能是拒稿。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研二期间的一篇论文需要画几张图来呈现论文结果,从图的类型、线的粗细再到颜色的选择,大大小小的图我画了100多张。做科研是个磨练心性的过程,从看到自己成果时的满怀期待,到反复修改时的抓耳挠腮,再到论文被拒时的彷徨失落,最后到论文发表时的宠辱不惊,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面对失败的勇气,收获了面对未知局面的勇气。

选择学术需要灵感、勤奋、韧性,也少不了破釜沉舟的勇气。

四、阳光总在风雨后

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在沉寂了三年之后,2020年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年。2020年年初,在历经八个月的审稿周期之后,我与导师合作的论文Innovative green product diffusion through word of mouth被运营管理国际权威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s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接收。该期刊是一个SCI/SSCI双检索期刊,也是一个可以在国内大多数学校达到博士毕业要求的期刊。论文的发表是对之前学习成果的检验,是对努力付出后的最佳回报,也是对我自身能力的肯定,当在谷歌学术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过去的汗水都化作了如今的微笑。

不仅是论文,我在其他的科研活动中也有所收获。

2020年申请的专利也通过了初审,进入实审阶段;从2018年开始,历时两年的著作也提交至出版社,而硕士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也顺利结项。2019-2020学年,我还收获了兰州大学隆基奖学金和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及称号。导师常和我们说一句话:“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论文奖励该来的总会来的”。现在回想起这句话,除了告诉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对待名利,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把注意力从得失中移开,往往才能收获更好的结果。在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时,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成功解密的关键一环。

学术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或许只有做到心如止水、笑看风雨,才能等到雨后的阳光和彩虹。

五、心若在梦就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断探索全新的问题,不满足于取得的现状,是激励科研人员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尽管自己现在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这只是我过去几年的成绩单,无论好坏,都将成为我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推动着我继续前行。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在接下来博士阶段应有的态度。

如今的我刚刚踏上学术的道路,在科研世界的门口四处张望。众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已经为我树立了榜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高更远,而我也应该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在未来的科研当中不断提升自己,敢想敢拼,继续前行。

用一段话来对我目前的研究生生涯进行总结吧。经历了硕士阶段夯实基础的过程之后,博士阶段我要更加注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做学术的同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略显枯燥的科研生活中寻找更多的精彩。无论是现在担任管理学院2020级博士班班长,还是曾经担任管理学院研究生会的副主席,都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拥有一个好身体是做好科研的基础,而一个好心态则是深入学术的持续动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式和科研节奏至关重要。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90后的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将自己的生活立体化、多元化,提升做科研的效率,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问题,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有助于我去思考和挖掘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学术的道路上拼搏,与科研对弈,放平心态、看轻得失,是我在今后科研过程中要秉持的态度;而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感谢兰大、感恩导师,则是我在学术生涯中所应牢记的使命与职责。很庆幸自己可以走上学术这条路,最后也愿每一位青年学者,可以看到雨后盛开的花朵。

辅导员点评:

李孟璠同学自入学以来,勤奋求学、严于律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国际权威期刊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在其他的科研活动中也有出色的表现。作为2020级博士班的班长,相信他会再接再厉,在做好学院学生工作的同时,在科研方面也能够再上一层楼。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