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 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_准则_二里头_李世民(2021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_准则_二里头_李世民(2021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天津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gong2022 0浏览




小编:

原标题: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







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真题





一、名词说明



1.二里头文明

...



原标题: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



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真题


一、名词说明

1.二里头文明

黄河中游区域青铜年代前期文明。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明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明晚于河南龙山文明,又早于同区域的先商文明,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编年之内,极有可认为夏文明遗存。二里头文明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明的年代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

2.察举制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准则。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干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准则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准则是从文帝初步的。文帝前元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达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打开为一种比照齐备的选官准则。察孝廉的目标是当地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知晓儒家经文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心推举。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今后跟着政治日益糜烂,察举不实的表象渐趋严峻。到东汉晚期,已变成豪强或官吏安插私家的东西,完全失掉了收罗人才的作用。

3.玄武门之变

唐初李世民为抢夺皇位继承权而建议的政变。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变成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树立唐朝的进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无量军功。李建变成安靖方位,与四弟李元吉结盟一起抵挡秦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获得了太子方位。之后,高祖让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翻开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4.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这次拟订合同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出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滨的重镇澶州城北,挟制宋朝的国都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逼北上,宋、辽两军呈现相峙局势。辽军这次南侵,其意图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取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标明附和与宋议和。宋真宗只期望辽军能从速北撤,不吝价值,所以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拟订合同,改换“誓书”,约好: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两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订立后,宋、辽形生长时刻并立的局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华夏与北部悠远当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5.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中叶对赋役进行变革而断定的准则。「鞭」又作「编」或「边」,简称「条编法」、「总地」等名。明中叶时,赋役多而杂,官绅凭特权豁免,农人受压榨更重。嘉靖年间,呈现严峻的财务危机,朝廷乃抉择变革赋役准则,其间最杰出的即张居正所推广的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二》云:「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即把赋与役合在一同,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概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要,所以叫一条鞭法。嘉靖年间在有些州县试行,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什物税向钱银税改动的一次严峻变革。清初继承明制,持续实施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前进行严峻变革,实施「摊丁入亩」。

6.天朝田亩准则

和平天国1853年提出的以土地准则为中心的政治经济纲要。其首要内容有:均匀分配土地,将一切土地分为三等,按人员均匀分配;分配疑问上,规则农副业产品除满足日子需要外,悉数上交“圣库”即国库一切;底层组织以“两”为单位,施行对出产和分配的打点。《天朝田亩准则》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纲要性文献,对和平天国的政治准则、土地准则、社会经济日子及宗教活动等,都作了具体规则。它会集反映了农人阶层对立封建克扣和寻求对等均匀的抱负,一起因为受阶层和年代捆绑,带有显着的落后性和幻想性。

7.同文馆

清代最早培育舌人的洋务书院和从事翻译出书的机构。简称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树立的机构,附归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育翻译人员的“洋务书院”,开始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接连添加德文、日文及地舆、算学等班。招生目标初步限于十四岁以下8旗子弟,今后兼收年岁较长的满汉科举身世人员。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选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书院。京师同文馆有共同的课程设置和打点规章,根柢不学?氖槲寰敝嗟拇忱啾穑蝗耸游夜率窖5姆⒍恕?901年并入1898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书院。

8.8七会议

8七会议是初度国内改造战争失利今后,中共中心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举办的紧迫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缘主义差错,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暂时中心政治局,断定了土地改造和配备斗争的总方针,抉择建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到会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闻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结论。会议经过了《我国共产党中心实施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方案。8七会议在我国改造紧迫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公民指明晰斗争方向,对立政治上的“右”倾机缘主义,使党在改造中行进了一大步。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前史方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闻名思维。给正处于思维紊乱和组织松懈的我国共产党指明晰新的将来,为抢救党和改做作出了无量奉献。

三、简答题

1.简述百家争鸣

(一)发生布景。(1)社会环境的影响。铁器的广泛使用以及牛耕技能的运用,解放和打开了劳作力,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杰出的物质条件。(2)政治改造的推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骚动不安,各诸侯国之间频频地进行争霸战争,控制者广言纳谏,吸引思维理念 的文人谋士,这在客观上为春秋战国时期思维文明的昌盛奠定了基础。(3)文明的传达。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势,推广有教无类思维,使布衣子弟也有承受教育的机缘,而士阶层的鼓起更是为各门户思维的传达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宽了其传达途径。

(二)主张以及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和小说十家,其间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派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道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谈论。(1)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对症下药”“有教无类”;孟子主张“仁政”“民 贵君轻”;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庄子主张恢复人的天然赋性,听之任之。(3)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等。(4)法家。战国前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主 张君主独裁,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一样视点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联系起来,以加强中心集权制。

2.简析庆历新政的前史布景与失利的缘由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日积月累,国家越来越陷于积贫积弱之中,不能自拔。士大夫们感到有必要采纳办法,脱节窘境。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委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责成他们条列当世急务,以“兴致和平”。他们提出表里官吏过于冗滥,其间老朽、病患、贪婪、无能的人应一概裁汰,宋仁宗采用了这些定见,接连发布几道诏令,规则:①变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官的磨勘法。注重以实践的功、善、才、行选拔官员,选择老病愚蠢等不堪任者和在任违法者。②严肃“恩荫”制。捆绑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避免权贵子弟亲属独占官位。③变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有必要在学校学习必守时刻方许应举。改动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偏重策论和操行。④慎选各地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各州的长官,由各路、各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⑤改进职田法。从头规则官员按等级处以必定数量的职田,以“责其廉节”,避免贪污腐化。⑥“减徭役”。将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的五县废为镇,又析王屋县(今河南济源西)并入河南府,以精简村庄役人。范仲淹、富弼还提出“厚农桑”、“修武备”等主张,则并未施行。??

(二)失利缘由

(1)封建体系。宋仁宗变革的初衷是为晓得决财务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开罪了皇室利益。(2)朋党之争。除了少量决计前进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巨贾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管自个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管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开罪了本身利益,他们就坚决对立,群起而攻之。跟着新政的推进,对立的声浪不断高潮,包括遭到仁宗信赖的宰相章得象也参加对立大合唱,进犯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3)新政坏处。变革办法“太猛”、“更张无渐”、“规划阔大”。变革的思维建议不可,配套办法不到位,对免除官员的安设没有着落,农人没有在新政中得到旗开得胜的优点。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早年批判他“好广名誉,结游士,认为党助,甚坏风俗”。实际上,范仲淹所委任的推广新政者,一般谈论多,而实践行事少,有的甚兰交标奇立异,发空论,言行不检。

3.试论辛亥改造后的军阀混战

(1)1915年12月,辛亥改造时曾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在云南起义,全国纷繁呼应。日本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初步撑持段祺瑞。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国璋等逼袁世凯撤消帝制。1916年3月22日,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撤消帝制。6月,忧惧而死。北洋军阀段祺瑞获得了成功果实,掌控了政府权力。孙中山等人几回讨伐,均失利。

(2)直皖战争后直系上台。五四运动迸发后,直系与奉系、西南军阀结成反皖同盟。1920年7月4日,总统徐世昌免除皖系将领徐树铮西北筹进使和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陆军部接收边防军。皖系抉择建议对直系的战争。1920年7月14日,直皖两边接火。皖军全线溃散,段祺瑞辞去职务,北京政权落入直奉军阀手中。这反映了美英实力的加强。日本失掉皖系后,初步拔擢奉系。??

(3)初度直奉战争。北洋军阀时期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撑持下抢夺中心政权的一场战争。直皖战争后,直奉敌对加剧。奉系与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吉利广州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1月,梁士诒下台,颜惠庆组阁。梁内阁的去留变成直奉战争的导火索。4月,初度直奉战争迸发。张作霖逃回滦州,梁士诒流亡日本。两边承受英美的主张,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军舰上签定休战协议,以榆关为分鸿沟,奉军撤出关外。??

(4)曹锟贿选。直系控制北京之初,黎元洪任大总统。1923年6月,在曹锟指示下,直系阁员制造内阁危机,使张绍曾内阁总辞去职务。直系反而责备黎元洪干与内阁。黎被逼辞去职务。曹锟为“选”为总统,以40万元收购国会议长,以5000到1万元每张选票贿买500多个议员。1923年10月,纳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月10日,曹锟就任,提名孙宝琦组阁。接着,发布《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对立。孙中山命令讨伐曹锟,通缉贿选议员。??

(5)北京政变。直系军阀的为非作恶,促进各派共同反直。孙中山、卢永祥、张作霖的“反直三角同盟”特别活泼。就在直系军阀四处作战时,冯玉祥建议北京政变,控制北京政权,聘请孙中山北上掌管根据,段祺瑞则暂时被举荐出来。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病逝,张作霖等进入北京,奉系军阀控制政权。可是此时国民改造军现已势不可当,北洋军阀控制已入结束。

4.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耐久战略的异同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耐久耗费战”,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耐久战”。(1)抗日战争迸发后,我国共产党断定了耐久战的战略方针,朱德、周恩来等先后撰文加以论说。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宣告《论耐久战》,体系论说了耐久战的根柢理论,并从分析中日战争的根柢特征下手,指出了战争的耐久性。(2)国民党的耐久战略构成于1937年。七七事端后,经过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分析和逗闲我两边情况的比照,国民党政府拟定了“全部抗战,采纳耐久耗费战略”的根柢战略方针。其根柢思维是:依托现有戎行,多线设防,节节反抗,在耐久耗费作战中,耗费日军有生力气,推迟战争,以待世界列强的干与,求得打败敌人。

(二)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都树立了耐久战的战略方针,两者敌对日战争的长时刻性的知道是共同的。可是,两党对这个疑问的知道和主张并不完全共同,甚至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从期间区别上看,共产党坚持战略防护、战略坚持、战略反扑三期间论;国民党招认战略防护和战略反扑,否定战略坚持期间的存在。从具体的战略战术上看,共产党主张以外线速决的进犯来完成战略耐久,国民党则实施内线耐久的阵地防护战来与敌人拼耗费。

四、论说题

1.试述我国古代当地行政区划的打开沿革

(一)秦之郡县制。秦始皇扔掉了封国建藩准则,将战国后期已实施的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把全国分为36郡,秦末添加40余郡(京畿不设郡,设内史以别于其他诸郡)。郡的首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和军事;还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心差遣之监察官吏。

(二)西汉之郡国并行制。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一起,又接连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史称同姓王。一起,刘邦在当地上持续实施郡县制。所以,西汉初年,郡县制与诸侯王国并行的准则,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其时的郡只需十五个,首要设置在旧秦国的边境之内和魏、韩、楚的西部区域。王国的政权机构和中心根柢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心录用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个录用。诸侯王还有必定的军权,有财务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归于中心。郡国并行制引发了严峻的诸侯王国疑问,直至汉武帝时期才究竟处置。

(三)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州郡县制。刺史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置, 以监察当地。时刺史无固定治所,刘秀变革使刺史有固定治所,实践上变成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置应地政务,不经过三公,可直接上奏皇帝,这就将当地行政打点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步构成州、郡、县三级打点准则。

(四)隋唐宋之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采用了兵部尚书杨尚希的主张,命令“罢全国诸郡”,撤消当地上郡一级的建制,改东汉末年以来当地行政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州设刺史,州刺史恰当于早年的郡守,除悠远州外,刺史只管民政,不掌军权。唐初的当地行政准则与隋朝根柢相同,仍为州县两级制。此外,唐初还在悠远一些比照重要的当地设置总管或都督,监管军民。宋的当地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区域。州、府、军、监的长官别离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

(五)元明清之行省制。元朝当地的行政机构体系是行省、路、府、州、县。当地 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各行省设丞相一员(例不常设),平章政事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等第皆与中书省官相同。全国分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有高丽行 省。由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称腹里,有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元朝的行省职权很大,凡当地悉数民政、财务、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安靖了国家的共同,使中心集权熟行政体系上得到了保证。另外,在一些悠远当地树立行省,如甘肃行省、云南行省、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悠远当地区域的打点。明朝的当地行政准则为省、府、县三级制。

明初仍沿元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在各行省设平章政事、支配丞、参知政事等官。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告政使司(习气上仍称为省),简称为布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务;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当地军政;三者合称“三司”。

清朝当地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直隶州、厅)、县四级。清前期共设置内地十 8省,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大致两省或三省设一总督,每省设一巡抚;无巡抚的省份,例由总督兼理。巡抚是总揽一省军政、民政的最高官职。总督比巡抚事权更重,但以担任军政为主,兼管民政。

2.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联络的演化

以国共协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安靖和打开,敌对日战争的成功具有抉择性的意义。国共两党的联络在抗战十四年的时刻里也发生了多次改变。

(一)拷锹浒期,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抗日的初步商洽

九一8事端发生今后,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不反抗”主义,日军占据了东三省,紧接着日军又将其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这种局势下,国内的阶层联络发生了深化的改变,国民政府的不反抗行为激起了全国公民的极大愤恨,民众抗日就往运动昌盛鼓起。1936年1月,我国共产党代表周小舟、吕振羽等人在南京与国民党代表曾养甫等初步初步商洽,国共两边初步了初步的协作意向,但因为国民党的固植萋使商洽不能顺畅进行。

(二)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树立

1936年12月西安事端的发生,国民党方面迫于全国公民的压力,被逼承受了中共提出的中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需求,西安事端奠定了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初步基础。

1937年2月,国民党举办五届三中全会,谈论西安事端后的国共联络和对日方针方针。2月10日,中共中心宣告了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点,向国民党提出五项需求保证作为第次国共协作的政治基础。

1937年3月,周恩来等先后到南京、杭州、庐山等地与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进行商洽,商洽的中心是关于两党联络疑问、赤军改编疑问和苏区疑问。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端迸发,日军向我国建议了全部进犯。为了 灵敏建议全国公民,抵挡外敌侵略,国民党方面于8月22日发布了赤军改编等疑问的誓词。

(三)拷锹浒期国共协作抗战及原则争论

抗战初步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道路和低沉防护的作战方针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另一方面,这时国共两党关于抗战方针及两党长时刻协作的纲要和方法还存在侧严峻的原则不合,而且因为国民党当局敌对战的不坚决情绪和顽固的反共、反公民情绪,这些疑问都没有得处处置。

(四)国共两党的冲突与反冲突斗争

抗战进入1938年10月,坚持期间后,日本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戎行的进犯,由军事进犯为主转向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帝国主义转而向中共敌后战场建议了数次清剿活动。

在日军的诱降活动以及英美的促进之下,国民政府内部的反共实力再次举头。

1939年12月,国民党建议了初度反共高潮。1940年10月,虐待新四军的皖南事端,是国民党政府第次反共的高潮。

(五)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疑问的商洽

在第三次反共高潮被阻止后,国共联络又初步转向陡峭。1944年1月,中共中心差遣林伯渠到重庆商洽。1945年1月24日,周恩来再次到重庆与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宋子文、王世杰、张治中等进行商洽。但几回商洽因为国共两边不合无量而没有成效。国共两边的敌对不可以和谐,跟着抗日战争的成功,内战无法避免。

2021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史真题
一、名词说明

1.二里头文明

黄河中游区域青铜年代前期文明。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明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明晚于河南龙山文明,又早于同区域的先商文明,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编年之内,极有可认为夏文明遗存。二里头文明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明的年代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

2.察举制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准则。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干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准则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准则是从文帝初步的。文帝前元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达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打开为一种比照齐备的选官准则。察孝廉的目标是当地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知晓儒家经文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心推举。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今后跟着政治日益糜烂,察举不实的表象渐趋严峻。到东汉晚期,已变成豪强或官吏安插私家的东西,完全失掉了收罗人才的作用。

3.玄武门之变

唐初李世民为抢夺皇位继承权而建议的政变。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变成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树立唐朝的进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无量军功。李建变成安靖方位,与四弟李元吉结盟一起抵挡秦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获得了太子方位。之后,高祖让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翻开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4.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这次拟订合同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出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滨的重镇澶州城北,挟制宋朝的国都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逼北上,宋、辽两军呈现相峙局势。辽军这次南侵,其意图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取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标明附和与宋议和。宋真宗只期望辽军能从速北撤,不吝价值,所以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拟订合同,改换“誓书”,约好: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两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订立后,宋、辽形生长时刻并立的局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华夏与北部悠远当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5.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中叶对赋役进行变革而断定的准则。「鞭」又作「编」或「边」,简称「条编法」、「总地」等名。明中叶时,赋役多而杂,官绅凭特权豁免,农人受压榨更重。嘉靖年间,呈现严峻的财务危机,朝廷乃抉择变革赋役准则,其间最杰出的即张居正所推广的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二》云:「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即把赋与役合在一同,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概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要,所以叫一条鞭法。嘉靖年间在有些州县试行,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什物税向钱银税改动的一次严峻变革。清初继承明制,持续实施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前进行严峻变革,实施「摊丁入亩」。

6.天朝田亩准则

和平天国1853年提出的以土地准则为中心的政治经济纲要。其首要内容有:均匀分配土地,将一切土地分为三等,按人员均匀分配;分配疑问上,规则农副业产品除满足日子需要外,悉数上交“圣库”即国库一切;底层组织以“两”为单位,施行对出产和分配的打点。《天朝田亩准则》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纲要性文献,对和平天国的政治准则、土地准则、社会经济日子及宗教活动等,都作了具体规则。它会集反映了农人阶层对立封建克扣和寻求对等均匀的抱负,一起因为受阶层和年代捆绑,带有显着的落后性和幻想性。

7.同文馆

清代最早培育舌人的洋务书院和从事翻译出书的机构。简称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树立的机构,附归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育翻译人员的“洋务书院”,开始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接连添加德文、日文及地舆、算学等班。招生目标初步限于十四岁以下8旗子弟,今后兼收年岁较长的满汉科举身世人员。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选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书院。京师同文馆有共同的课程设置和打点规章,根柢不学?氖槲寰敝嗟拇忱啾穑蝗耸游夜率窖5姆⒍恕?901年并入1898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书院。

8.8七会议

8七会议是初度国内改造战争失利今后,中共中心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举办的紧迫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缘主义差错,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暂时中心政治局,断定了土地改造和配备斗争的总方针,抉择建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到会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闻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结论。会议经过了《我国共产党中心实施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方案。8七会议在我国改造紧迫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公民指明晰斗争方向,对立政治上的“右”倾机缘主义,使党在改造中行进了一大步。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前史方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闻名思维。给正处于思维紊乱和组织松懈的我国共产党指明晰新的将来,为抢救党和改做作出了无量奉献。

三、简答题

1.简述百家争鸣

(一)发生布景。(1)社会环境的影响。铁器的广泛使用以及牛耕技能的运用,解放和打开了劳作力,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杰出的物质条件。(2)政治改造的推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骚动不安,各诸侯国之间频频地进行争霸战争,控制者广言纳谏,吸引思维理念 的文人谋士,这在客观上为春秋战国时期思维文明的昌盛奠定了基础。(3)文明的传达。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势,推广有教无类思维,使布衣子弟也有承受教育的机缘,而士阶层的鼓起更是为各门户思维的传达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宽了其传达途径。

(二)主张以及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和小说十家,其间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派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道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谈论。(1)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对症下药”“有教无类”;孟子主张“仁政”“民 贵君轻”;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庄子主张恢复人的天然赋性,听之任之。(3)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等。(4)法家。战国前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主 张君主独裁,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一样视点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联系起来,以加强中心集权制。

2.简析庆历新政的前史布景与失利的缘由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日积月累,国家越来越陷于积贫积弱之中,不能自拔。士大夫们感到有必要采纳办法,脱节窘境。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委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责成他们条列当世急务,以“兴致和平”。他们提出表里官吏过于冗滥,其间老朽、病患、贪婪、无能的人应一概裁汰,宋仁宗采用了这些定见,接连发布几道诏令,规则:①变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官的磨勘法。注重以实践的功、善、才、行选拔官员,选择老病愚蠢等不堪任者和在任违法者。②严肃“恩荫”制。捆绑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避免权贵子弟亲属独占官位。③变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有必要在学校学习必守时刻方许应举。改动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偏重策论和操行。④慎选各地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各州的长官,由各路、各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⑤改进职田法。从头规则官员按等级处以必定数量的职田,以“责其廉节”,避免贪污腐化。⑥“减徭役”。将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的五县废为镇,又析王屋县(今河南济源西)并入河南府,以精简村庄役人。范仲淹、富弼还提出“厚农桑”、“修武备”等主张,则并未施行。??

(二)失利缘由

(1)封建体系。宋仁宗变革的初衷是为晓得决财务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开罪了皇室利益。(2)朋党之争。除了少量决计前进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巨贾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管自个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管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开罪了本身利益,他们就坚决对立,群起而攻之。跟着新政的推进,对立的声浪不断高潮,包括遭到仁宗信赖的宰相章得象也参加对立大合唱,进犯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3)新政坏处。变革办法“太猛”、“更张无渐”、“规划阔大”。变革的思维建议不可,配套办法不到位,对免除官员的安设没有着落,农人没有在新政中得到旗开得胜的优点。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早年批判他“好广名誉,结游士,认为党助,甚坏风俗”。实际上,范仲淹所委任的推广新政者,一般谈论多,而实践行事少,有的甚兰交标奇立异,发空论,言行不检。

3.试论辛亥改造后的军阀混战

(1)1915年12月,辛亥改造时曾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在云南起义,全国纷繁呼应。日本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初步撑持段祺瑞。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国璋等逼袁世凯撤消帝制。1916年3月22日,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撤消帝制。6月,忧惧而死。北洋军阀段祺瑞获得了成功果实,掌控了政府权力。孙中山等人几回讨伐,均失利。

(2)直皖战争后直系上台。五四运动迸发后,直系与奉系、西南军阀结成反皖同盟。1920年7月4日,总统徐世昌免除皖系将领徐树铮西北筹进使和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陆军部接收边防军。皖系抉择建议对直系的战争。1920年7月14日,直皖两边接火。皖军全线溃散,段祺瑞辞去职务,北京政权落入直奉军阀手中。这反映了美英实力的加强。日本失掉皖系后,初步拔擢奉系。??

(3)初度直奉战争。北洋军阀时期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撑持下抢夺中心政权的一场战争。直皖战争后,直奉敌对加剧。奉系与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吉利广州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1月,梁士诒下台,颜惠庆组阁。梁内阁的去留变成直奉战争的导火索。4月,初度直奉战争迸发。张作霖逃回滦州,梁士诒流亡日本。两边承受英美的主张,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军舰上签定休战协议,以榆关为分鸿沟,奉军撤出关外。??

(4)曹锟贿选。直系控制北京之初,黎元洪任大总统。1923年6月,在曹锟指示下,直系阁员制造内阁危机,使张绍曾内阁总辞去职务。直系反而责备黎元

洪干与内阁。黎被逼辞去职务。曹锟为“选”为总统,以40万元收购国会议长,以5000到1万元每张选票贿买500多个议员。1923年10月,纳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月10日,曹锟就任,提名孙宝琦组阁。接着,发布《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对立。孙中山命令讨伐曹锟,通缉贿选议员。??

(5)北京政变。直系军阀的为非作恶,促进各派共同反直。孙中山、卢永祥、张作霖的“反直三角同盟”特别活泼。就在直系军阀四处作战时,冯玉祥建议北京政变,控制北京政权,聘请孙中山北上掌管根据,段祺瑞则暂时被举荐出来。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病逝,张作霖等进入北京,奉系军阀控制政权。可是此时国民改造军现已势不可当,北洋军阀控制已入结束。

4.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耐久战略的异同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耐久耗费战”,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耐久战”。(1)抗日战争迸发后,我国共产党断定了耐久战的战略方针,朱德、周恩来等先后撰文加以论说。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宣告《论耐久战》,体系论说了耐久战的根柢理论,并从分析中日战争的根柢特征下手,指出了战争的耐久性。(2)国民党的耐久战略构成于1937年。七七事端后,经过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分析和逗闲我两边情况的比照,国民党政府拟定了“全部抗战,采纳耐久耗费战略”的根柢战略方针。其根柢思维是:依托现有戎行,多线设防,节节反抗,在耐久耗费作战中,耗费日军有生力气,推迟战争,以待世界列强的干与,求得打败敌人。

(二)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都树立了耐久战的战略方针,两者敌对日战争的长时刻性的知道是共同的。可是,两党对这个疑问的知道和主张并不完全共同,甚至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从期间区别上看,共产党坚持战略防护、战略坚持、战略反扑三期间论;国民党招认战略防护和战略反扑,否定战略坚持期间的存在。从具体的战略战术上看,共产党主张以外线速决的进犯来完成战略耐久,国民党则实施内线耐久的阵地防护战来与敌人拼耗费。

四、论说题

1.试述我国古代当地行政区划的打开沿革

(一)秦之郡县制。秦始皇扔掉了封国建藩准则,将战国后期已实施的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把全国分为36郡,秦末添加40余郡(京畿不设郡,设内史以别于其他诸郡)。郡的首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和军事;还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心差遣之监察官吏。

(二)西汉之郡国并行制。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一起,又接连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史称同姓王。一起,刘邦在当地上持续实施郡县制。所以,西汉初年,郡县制与诸侯王国并行的准则,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其时的郡只需十五个,首要设置在旧秦国的边境之内和魏、韩、楚的西部区域。王国的政权机构和中心根柢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心录用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个录用。诸侯王还有必定的军权,有财务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归于中心。郡国并行制引发了严峻的诸侯王国疑问,直至汉武帝时期才究竟处置。

(三)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州郡县制。刺史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置, 以监察当地。时刺史无固定治所,刘秀变革使刺史有固定治所,实践上变成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置应地政务,不经过三公,可直接上奏皇帝,这就将当地行政打点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步构成州、郡、县三级打点准则。

(四)隋唐宋之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采用了兵部尚书杨尚希的主张,命令“罢全国诸郡”,撤消当地上郡一级的建制,改东汉末年以来当地行政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州设刺史,州刺史恰当于早年的郡守,除悠远州外,刺史只管民政,不掌军权。唐初的当地行政准则与隋朝根柢相同,仍为州县两级制。此外,唐初还在悠远一些比照重要的当地设置总管或都督,监管军民。宋的当地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区域。州、府、军、监的长官别离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

(五)元明清之行省制。元朝当地的行政机构体系是行省、路、府、州、县。当地 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各行省设丞相一员(例不常设),平章政事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等第皆与中书省官相同。全国分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有高丽行 省。由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称腹里,有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元朝的行省职权很大,凡当地悉数民政、财务、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安靖了国家的共同,使中心集权熟行政体系上得到了保证。另外,在一些悠远当地树立行省,如甘肃行省、云南行省、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悠远当地区域的打点。明朝的当地行政准则为省、府、县三级制。

明初仍沿元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在各行省设平章政事、支配丞、参知政事等官。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告政使司(习气上仍称为省),简称为布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务;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当地军政;三者合称“三司”。

清朝当地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直隶州、厅)、县四级。清前期共设置内地十 8省,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大致两省或三省设一总督,每省设一巡抚;无巡抚的省份,例由总督兼理。巡抚是总揽一省军政、民政的最高官职。总督比巡抚事权更重,但以担任军政为主,兼管民政。

2.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联络的演化

以国共协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安靖和打开,敌对日战争的成功具有抉择性的意义。国共两党的联络在抗战十四年的时刻里也发生了多次改变。

(一)拷锹浒期,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抗日的初步商洽

九一8事端发生今后,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不反抗”主义,日军占据了东三省,紧接着日军又将其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这种局势下,国内的阶层联络发生了深化的改变,国民政府的不反抗行为激起了全国公民的极大愤恨,民众抗日就往运动昌盛鼓起。1936年1月,我国共产党代表周小舟、吕振羽等人在南京与国民党代表曾养甫等初步初步商洽,国共两边初步了初步的协作意向,但因为国民党的固植萋使商洽不能顺畅进行。

(二)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树立

1936年12月西安事端的发生,国民党方面迫于全国公民的压力,被逼承受了中共提出的中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需求,西安事端奠定了抗日民族共同战线的初步基础。

1937年2月,国民党举办五届三中全会,谈论西安事端后的国共联络和对日方针方针。2月10日,中共中心宣告了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点,向国民党提出五项需求保证作为第次国共协作的政治基础。

1937年3月,周恩来等先后到南京、杭州、庐山等地与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进行商洽,商洽的中心是关于两党联络疑问、赤军改编疑问和苏区疑问。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端迸发,日军向我国建议了全部进犯。为了 灵敏建议全国公民,抵挡外敌侵略,国民党方面于8月22日发布了赤军改编等疑问的誓词。

(三)拷锹浒期国共协作抗战及原则争论

抗战初步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道路和低沉防护的作战方针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另一方面,这时国共两党关于抗战方针及两党长时刻协作的纲要和方法还存在侧严峻的原则不合,而且因为国民党当局敌对战的不坚决情绪和顽固的反共、反公民情绪,这些疑问都没有得处处置。

(四)国共两党的冲突与反冲突斗争

抗战进入1938年10月,坚持期间后,日本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戎行的进犯,由军事进犯为主转向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帝国主义转而向中共敌后战场建议了数次清剿活动。

在日军的诱降活动以及英美的促进之下,国民政府内部的反共实力再次举头。

1939年12月,国民党建议了初度反共高潮。1940年10月,虐待新四军的皖南事端,是国民党政府第次反共的高潮。

(五)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疑问的商洽

在第三次反共高潮被阻止后,国共联络又初步转向陡峭。1944年1月,中共中心差遣林伯渠到重庆商洽。1945年1月24日,周恩来再次到重庆与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宋子文、王世杰、张治中等进行商洽。但几回商洽因为国共两边不合无量而没有成效。国共两边的敌对不可以和谐,跟着抗日战争的成功,内战无法避免。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本文关键词: